病理,是指,不同,容易,外感

提問: 感冒與上火有什么關系? 問題補充: 医师解答: 首先,要搞清楚什么是“上火”。當人們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咽喉、牙眼腫痛,或口腔潰瘍疼痛,以及舌尖糜爛疼痛等癥狀時,常自認為“上火”了。有的中醫大夫也有種說法。“上火”這名詞來源于民間,祖國醫學稱之為“火性炎上”,而且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,分別冠以不同的名稱。如目赤腫痛謂之“肝火”,咽喉腫痛謂之“肺火”,口舌生瘡謂之“心火”,牙眼腫痛謂之“胃火”等等。 中醫學中所講的“火”,是指病理過程中機能亢進的表現。凡感受各種病邪,或七情內傷、“五志過極”,在一定條件下都能化火。生理上的火過亢,也可轉化為病理上的火。按照病因劃內火和外火兩類,內火由內傷所致,常由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成;外火由外感引起,多是直接感受溫熱邪氣所致。前面說的“上火”一般為內火。 群眾中常說“寒包火”,亦稱“寒包熱”,也是中醫病理學名稱,意思是指里面有火、外部有寒。所謂火是指體內伏有熱邪,即內火;所謂寒是外束風寒。這是感冒的常見類型,表現畏寒發熱,或發熱不寒、頭身痛、咳嗽,或不咳、口喝、咽痛、尿赤、舌質紅、苔薄黃、脈浮數。因而,上火是感冒的病理基礎之一,上火之人容易感冒,出現所謂寒包火之證。本證常歸為“風熱感冒”,治宜辛涼解表,方用桑菊飲、銀翹散。該病多見于冬春季節,一般發汗劑無濟于事,必須清中有散、辛涼解表,方立見效果。 人們常將感冒與上火混淆的原因,一方面是因為上火之人容易感冒,出現所謂“寒包火”之證,另一方面是因為感冒以后常有類似上火的表現‘比如風熱感冒就常見咽痛等“肺火”的癥狀;風寒之邪入里化熱,常見牙凝腫痛等“胃火”的癥狀。雖然兩者表現可以相似,但是“火”的來源卻是不同的。感冒之“火”是外感而來,“上火”之“火”則由內傷所致。在治療上,兩者均用清熱之法是其相同之處,其不同點在于,感冒之“火”必須清中有散,使邪氣從表而解,藥用桑葉、薄荷、銀花、連翹等;上火之“火”則可直接清熱或者瀉火,藥用黃連、黃荃、桅子、大黃之類。臨證必須鑒別單純感冒、單純上火,感冒與上火回時出現之“寒包火”,以區別對待。 總之,感冒與上火既有區別,又有聯系。區分的關鍵是要搞清楚,感冒為一疾病名稱,而上火是一病理學的概念。這祥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感冒可有類似上火的表現,也容易領會為什么上火的人容易患感冒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ery8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